欢迎光临 当前日期:
网站公告
网站搜索
网站导航
致公简介
组织机构
市委工作
基层工作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海外联谊
党员风采
经验交流
政策法规
留学人员联谊会
专题报道
经验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关于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03-17 10:31:10 致公党丹东市委 许成德 浏览:(2787)

(2014年1月 提交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 获优秀提案奖)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我市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仅威胁农村水系安全,影响到生活供水的质量,而且引起耕地和农产品质量的下降,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成为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之一。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1、化肥的大量使用,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大量的氮、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渗入地下或进入河流、水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特别是随着农田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农村大型牲畜的减少,致使农村绿肥积肥量减少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2、农药的广泛应用,被农作物吸收形成农药残留造成危害。亦可随雨水渗入土壤、河流污染水源。更严重的是由于害虫的抗药性产生速度快于害虫天敌的抗药性形成,大量使用农药,将导致恶性循环。

 

  3、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加重了农村环境负担。由于养殖业往往集中在城镇远郊和靠近水源的地方,所产生的畜禽粪便大都没有加工处理,因此对周边环境和附近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

 

  4、农村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和废水被随意丢弃和排放,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5、农膜的大量使用,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建议

 

  1、减量使用化肥,增量使用有机肥和绿肥。建议市、县(区)、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大力推广按照土壤养分测定和植物营养诊断而实行的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合理的耕作制度,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做到化肥的减量、定性、定量使用。

 

  可以通过资金补助、项目推广等方式,在我市农村建设能够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秸秆资源进行有机肥和绿肥加工的小型企业,不仅能够及时整治和处理一些污染源,而且能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有机肥资源。

 

  随着农村煤炭、液化气能源的大量使用,秸秆的废弃和焚烧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秸秆反应堆、生物质气化等技术在我市已有推广。实践证明它是一项既能实现粮食增产增收,又能使秸秆充分利用的成熟技术,可以增加农田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由于秸秆焚烧引起的二次污染,这项生态农业发展技术,应在全市大力推广。

 

  2、规范化学物质的使用。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农作物无公害技术规程,规范农药、化肥、农膜等化学物质的应用种类、数量和方法。严格农药登记管理,调整农药产品结构,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采取化学、生物、物理措施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要加强对经营农用化学物质的供销系统的管理,严禁剧毒化学农药流入市场,积极推广微生物农药和抗病、抗虫农产品。

 

  3、合理布局畜禽养殖业,做好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对高密度养殖区,要控制养殖规模,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养殖场,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要控制城市近郊的养殖规模,严格审批水源保护区的畜禽养殖。在源头控制的基础上,加大畜禽粪便处理力度,可以通过资金补助等形式鼓励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建立简易的有机肥加工点或沼气池,对分散养殖户则建立畜粪收集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将畜禽粪便处理和有机肥的生产、沼气池的建立结合起来。

 

  4、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采取建农村垃圾储运站等措施,避免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或填埋,同时要开发适合于农村垃圾资源化的使用技术,例如:利用垃圾进行沼气发酵、制作堆肥、生产有机无机复合肥等。真正实现应圾的收集、管理与资源化的统一,使垃圾变废为宝,使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5、加强对农膜市场的管理和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要严把农膜销售渠道,严禁农资部门销售超薄、不易回收的农膜,杜绝低于一定厚度的农膜流入市场,同时要加强对废弃农膜的回收与管理,防止在土壤中陈积,建立废旧农膜收购和加工企业,通过适当提高回收价格,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

 

  6、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继续实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计划,提高森林覆盖率,使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引进高效保水保土植物品种,在河流两岸建立生态护坡,增强河道两岸抗冲刷能力,拦截污染物质进入水体。

 

  7、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文明素质。要围绕“关爱生命、保护家园”等系列主题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引导广大农民坚持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自觉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市农委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4-61号提案的答复

 

许成德、宫本强、周劲松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减少化肥使用问题。通过采取三大措施,使全市化肥使用量由过去的20万标吨,减少到现在的17万标吨。一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耕地土壤缺什么补什么,克服盲目施肥的现象,仅此项技术推广,全市年可节省氮肥1.4万标吨,节省磷肥0.6万标吨,增施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0.5万标吨。通过推行测土配方施肥,降低了化肥使用量,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减轻了环境污染。二是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化肥深施是减少污染、提高化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发放施肥指导意见书和宣传单等多种形式,教育农民应用化肥深施技术。仅此项技术推广,可提高化肥利用率5%左右,全市年可节省化肥使用量1万标吨。三是大力推广有机肥、生物肥应用技术。引进日本先进生物菌剂,发放到农户,用于农家粪堆腐发酵灭菌。2009年国家开展“有机质地力提升项目”,对农户购买使用有机肥进行补贴,东港市近几年获得国家150万元补贴资金,农民应用有机肥积极性高涨。目前全市有万吨以上有机肥生产厂家5个。

 

  今后打算:1、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大力推广应用化肥深施技术。3、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生物肥应用技术。4、大力推广应用叶面肥、气体肥新技术。到十二五末全市化肥使用量稳定在15万吨上下。

 

  二、关于规范农药使用问题。通过采取三大措施,使全市农药使用总量由过去900吨,减少到现在820吨。一是实施农药登记备案市场准入制。杜绝高剧毒农药、违禁农药、假劣农药入市,从根本上规范农药市场经营秩序,主要做法:1、实施入市农药登记备案。2、建立登记样品备案室。3、实行标识管理。4、建立信息查询平台。5、推行连锁经营。到目前全市已登记备案农药品种3180个,印贴二维码标识2731.4万个。通过实施农药登记备案和条形码管理,前移了监管关口,提高了监管效率,规范了经营行为。二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大力倡导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全市每年推广应用生物农药达50吨以上。三是推广专业化机械队防治。采用先进的施药器械和科学的施药技术,实行大面积统防统治。机械化专业队防治比一家一户的传统防治用药量减少三分之一,目前在水稻和果树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每年可节省农药施用量30吨以上。

 

  今后打算: 1、认真执行农药登记备案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杜绝高剧毒农药、违禁农药,假劣农药入市和使用。2、大力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增加生物农药使用比重。3、大力推广专业化机械队防治,扩大防治范围和面积,减少农药使用量。4、切实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在病虫害初发期进行防治,减少用药量。到十二五末全市农药使用量稳定在750吨上下。

 

  三、关于畜禽粪便处理问题。通过建设防渗防雨堆粪场、污水池、生态发酵床和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环能工程技术来解决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全市共为74家猪场、奶牛场建设防渗防雨堆粪场、污水池,为343家规模养殖场建设生态发酵床2.6万平方米,推广大中型沼气环能工程42处,年产沼气43万立方,年可处理粪水2.15万立方米。产生的沼气用于做饭取暖,产生的沼液沼渣作为高效有机肥料用于生态农业的生产。

 

  今后打算:1、继续建设微生物发酵床。2、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2、推广畜禽养殖大中型沼气环能工程,全力推进畜禽养殖清洁化生产。

 

  四、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通过配备车辆、添置垃圾容器、建设垃圾场等措施,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2013年,共组织义务劳动60余万人次,出动车辆9千余台次,清运各种垃圾3万余吨,新购买垃圾清运车辆144台,添置垃圾容器4700余个,建设垃圾场59座,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卫队伍人数达到838人,村屯保洁人员新增1400多人。市政府对市辖区9个乡镇采取直补垃圾运输车辆和垃圾容器、配备公益岗位的措施,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同时拿出400万元对评为前20名的先进乡镇实施以奖代补。

  

  今后打算:1、建设垃圾站点。2、配备正规环境卫生专业队伍。3、配备垃圾清运车。到十二五末,我市全部乡镇(农场)设立正规的垃圾场点或中转站;全市乡镇(农场)垃圾处理全覆盖,配备正规的环境卫生专业队伍,村组按每500人设1名保洁员的标准组建保洁队;乡镇(农场)、村两级要有足够的垃圾清运车辆和处理设施,实行早、晚2次清扫,全天保洁制度;乡镇政府所在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村组垃圾每周至少清运1次。

 

  五、关于水土保持问题。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建设生态公益林、绿色通道工程、沿海防护林、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来解决水土保持问题。自1978年,全市共完成植树造林520多万亩,封山育林560多万亩,全市区划保护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和省级天然林962.9万亩,沿海防护林工程建立了80.5公里的主基干林带和2500公里林网,绿色通道工程绿化达标里程5000多公里,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省级森林公园7处,保护面积达466.8万亩。全市林地用地面积1515.9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4.54%;其中有林地面积1441.5万亩(列全省第一),森林蓄积量4529.4万立方米(列全省第二),森林覆盖率65.9%(列全省第三),良好林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今后打算:向森林经营倾斜,重点放在改善林分质量上,1、加大残次林改造力度。2、加快中幼龄抚育间伐速度。3、培育林地高效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森林利用率。

 

                丹东市农村经济委员会  2014年6月6日